□陈霞
4 月8日,湖北宜都市市委书记宋文豹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洗脚也是种文化”,鼓励市民消费,拉动内需,发展第三产业。宋文豹进一步说,市民出去坐一下人力三轮车,吃些烤羊肉串,去洗脚房洗脚健身,内需就自然拉动了。此话一出,立刻在与会者中引起争议。(新闻参见昨日本报A12版)
洗脚是一种文化,这话没错。但是,作为第三产业之一的“洗脚”,市委书记能不能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倡呢?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必须要有起码的前提,那就是洗脚业作为一种规范性的服务行业出现,相关配套措施非常完善,相关市场监管非常到位,让它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业余、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为什么那么多市民反对“洗脚”?还不是因为当下这些“洗脚”服务发展得很不规范。在许多城市,不少“洗脚房”挂羊头卖狗肉,表面看是“洗脚服务”,走进去发现里面竟藏污纳垢,卖淫乃至其他不正当的交易在里面热火朝天。也正是这样,“洗脚房”在当下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容易使人把它跟性交易场所等联系起来。
因此,仅以文化的名义来鼓励市民去洗脚消费,拉动内需,这是有失妥当的,而必须赋予它以上起码前提。都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如果我们的监管部门对辖区内“洗脚房”监管还极不到位,不能使“洗脚房”的服务纯洁化,就贸然鼓励市民去消费,我想这样的“鼓励”岂止是思想过于前卫,恐怕有变相纵容一些非正当服务滋生之嫌。
当然,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很佩服宋文豹市委书记的这种勇气,他能正视“洗脚”这种服务对发展地方经济、拉动内需的动力和作力点,能将此前人们争论不休的“洗脚”服务,很严肃很正式地在会议上提出来,让大家去关注、去争论。这么做,其实是有利于“洗脚业”自身良性、长久发展的。
任何一个服务性行业,在其出现之初,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争议,乃至遭遇抵制。但是,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人们争论的明晰化,相关主管部门对争议性问题的正视和解决,这些行业就能“去秽存真”,摒弃丑陋的留下美好的,最终脱胎换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必不可少的第三产业服务。其实,对任何一个有着市场需求却又存有争议、能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却又恐对社会产生负面效应的产业性服务,我们需要的都是对其予以改造、净化,最终让它走向正规化合理化,为我所用。
一言以蔽之,鼓励市民去洗脚消费,这没有错,它的确有利于拉动内需,刺激地方经济增长,同时反过来可倒逼洗脚这种服务本身规范化发展。但是,有关方面在进行鼓励提倡的同时,千万别忘记了需要做的事情:监管好它,不让它藏污纳垢,不让它沦为违法犯罪的危险交易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