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3  4  
PDF 版
基层申诉渠道畅通更重要
大学的使命和精神 到底在哪
政务公开应包括处理过程的公开
广告
广告
中国证券报 无拐点楼市又能怎么样
工资挂钩CPI是最淳朴的民生呐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大学的使命和精神 到底在哪

中原网  日期: 2008-05-06  来源: 郑州晚报  
  □郭立场

  日前,在北大校庆所举行的“校长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对当前“大学围着市场转”的思想提出尖锐批评。有些大学教师成了某些特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学术大师难以出现,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受到严重影响,“这与市场侵蚀大学的自主性有很大关系”。在“大学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纪宝成表示,市场经济“是以物质利益为动力的”,但大学的使命和精神,要求它与市场保持一定距离。(新闻参见5日《新京报》)

  大学之为大学,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是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正因为大学有不朽的精神存在,大学才得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眼下的争议是,大学已非一独立研究学问之地,不再是一独立的“学人之社会”,而成为大社会知识工业的神经中枢。今日,大学之最流行的形象已不是“象牙塔”,而是众望所归的“服务站”了。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洛韦尔所说,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的永恒需要。

  尤为值得强调的是,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总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从某种程度来上来讲,它是为这个社会服务的。马克斯·韦伯指出,一个学者要想赢得社会的认同感,无论就其表面和本质而言,个人只有通过最彻底的专业化,才有可能具备信心在知识领域取得一些完美的成就。有人质疑,眼下大学校园浮躁的学术氛围,似已难以为教授们摆下几张平静的书桌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纠缠不清,学术研究被异化为“待遇”的一种手段,难怪香港学者郭绍棠教授在考察内地多所高校后,忍不住就提高大学教师的质量提出诚恳意见:非教师的行政人员不应评定学术职称,以维护学术职称的尊严。也正如金岳霖先生所言,中国唯有依靠学者,并用这种人去监督政治,才有大力量,才有大进步,他们自身本来不是政客,所以不至于被政府利用。并希望知识分子能有一个“独立的环境”,能成为“独立进款”的人,不要做官,要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

  反思“大学围着市场转”的思想,我们有理由坚信,重塑大学精神,是大学获得新的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大学精神寓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之中,必须拥有绝对的理想主义色彩,具备超然的独立自主地位,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社会,实现真正的学术自由,完成独立地位的回归。我国大学要想回到健康发展轨道,需要重新认识久违了的大学传统精神,重温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机制问题不解决,大学衙门化现象短期内解决无望。依现时的国情,大学制度的改革,不能囿于大学自身的变革,还需辅以整个社会的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的革新,才能彻底根除掉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并最终还学界以清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