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针对所有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总规范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规范后的国企高管薪酬,与职工薪酬水平之间的差距将控制在10~12倍,增长速度将不能超过企业绩效增速。
(新闻见本报今日A04版)
首先要考虑收入上的基本国情
国企高管限高薪不能脱离国情。什么样的国情呢?有三个数据可以表达:2007年中国农民年纯收入平均为4140元,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为13786.2元,中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932元。这就是收入上的基本国情,高管年薪就是要不能脱离这个国情。
美国金融高管年薪限制在50万美元,美国普通职工年收入在3万~5万美元左右,金融高管50万美元年薪相当于普通职工的12.5倍;德国限薪在50万欧元,德国普通职工年薪在3万~5万欧元左右,也相当于12倍左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932元,乘以12.5倍,中国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高管最高年薪不应超过31.25万元。
规定这个限制比例,能够避免个别企业薪酬与整个社会脱离太大。余丰慧
10~12倍的标准该和谁比?
从新闻中看,是在以“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参照物,而用“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作为基数,容易遮掩了问题。实际上,我们是对国企高管薪酬进行规范,而不仅仅只是工资。什么是薪酬?指的是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福利等在内的综合体系。用“国企职工平均工资”作为标准制定薪酬规范,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对策:国企高管工资很低,甚至1元都无所谓,而奖金、津贴、股权等其他福利高得吓人,这样一来,国企限薪问题便会掩盖了,看起来解决了不合理高薪问题,解决了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但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可能更严峻。欧木华
“限薪令”会不会成为“涨薪令”?
就在前几天,财政部下发了“限薪令”,国有金融企业高管的年薪被最高封顶为280万元,然而“限薪令”并未得到多少叫好,而一些质疑之声,恰恰是来自于那些企业的普通员工。
显而易见的是,在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缺乏有效监管和制约的背景下,对于那些年薪还不到280万元的高管,人们担心“限薪令”会成为“涨薪令”,当然不是杞人忧天了。 吴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