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别把学生捡钱说得“罪不可恕”
“艾滋门”的雪球为何越滚越大
违章“红包”岂止是种警示
若批评不自由
则赞美无意义
话题:孩子待遇以啥为标准?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艾滋门”的雪球为何越滚越大

一则困扰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传言,借助网络被加速传播。这则传闻称,一名早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医药代表,在潜规则的语境下,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生有染,结果使艾滋病病毒在这家医院内部扩散,牵出一串医生,甚至还有护士。(本报今日A21版)

“艾滋门”背后的多重危机昭示

当然,医生被“妖魔化”有一定的委屈,一定程度而言,该谣言帖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人们将看病难、看病贵的烦躁发泄到了医院头上。诚如一名医生自白:实际上,我国药价高的原因很多,而医院无力承受所有责难。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辟谣消息已经以正视听了,仍有网民固执地表示,老一辈经常说“男不娶艺,女不嫁医”,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不少男医生真的是流氓。网民对医生的“成见”如此之深,仅是网民的傲慢与偏见吗?

在邓玉娇事件中,有人感叹,舆论对于民女抗暴的文学合法性的认同,是一个信号——中国的法治尚未让群众满意。无独有偶,网民对医生群体的文学想象,同样昭示了医生的整体形象难以达到公众预期,这一方面固然源于体制病灶,另一方面则缘于一些医生自甘沦陷,因此“艾滋谣言事件”尽管已经平息,但由此引发的各种危机昭示不能不让人忧虑。秦淮川

“艾滋门”暴露既得利益的隐讳文本

这起“艾滋门”事件,绝对是一部吸引眼球的电视剧,美女、贿赂、性丑闻、同性恋,还有令人闻之色变的艾滋病,这一切让这部大戏充满了悬疑与惊悚。

可以说,“艾滋门”捆绑的,不仅是一家医院以及相关医务人员,在被谣言污染的世界里,甚至谁都不是幸免者。如果“艾滋门”不能迅速通过危机公关,祛散传言制造的恐慌,必然会让更多人的权利遭受隐性的捆绑。

回过头来看,“艾滋门”事件发端于那名感染艾滋病毒的女医药代表,她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条周身布迹着毒液的美女蛇,让人们相信有医务人员被咬伤中毒,还是因为依存着医药代表与医生之间的潜规则语境。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美女蛇”,的确可以推倒一副多米诺骨牌,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倒下去的。显然,这就为医院提供了一个最重要的隐讳文本,使得医院方面宁愿接受“艾滋门”的污名化,也不愿意打开一扇可能存在的“受贿门”。

于是,相关的既得利益者才会制造一种信息公开的阻力,通过关闭“艾滋门”,来把其他问题藏得更深。

事实上,就是背后存在的更大的利益推手,死死地堵住了那扇信息公开之门。 单士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