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家属签字,没有检查确诊,医院仅凭目测就把思维清晰的公民当精神病强制收治,毫无道理。本该坚持公正立场,为民治病的精神病院竟然职能错位,甘心做“帮凶”,肆意践踏公民的合法权益——精神病行业标准被默许的行规无限扩大,精神病院医生集体“精神失常”,令人恐惧。
既然媒体已经曝光,笔者期待有关部门及时查清事实真相,还上访人公道,赔偿其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被“精神病”的损失。今年10月,深圳律师黄雪涛牵头并执笔的《中国精神病收治制度法律分析报告》发布,该报告揭示了精神病收治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改革建议。这实际上是对精神病医院随意收治“病人”的警示。
最重要的是,把上访人送进精神病医院本身就是一封举报信,值得一查到底,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当然,从长远来看,给滥权者戴上法律“紧箍咒”,把权力关进笼子,保护上访人合法权益,才是治本之策。胡艺
2009年7月21日,湖北气象局职工邱小卫因多次上访被强行送往精神病院,入院之前,医院并没对其进行详尽的检查,而是对其进行了“目测诊断”即判定邱小卫患有精神病。在精神病院期间,邱小卫健康状况恶化,曾经试图自杀。
(10月25日《新周报》)
按照目前精神病收治的“规矩”:疑似病人在被介绍病史后,医院可以强行将其带回医院检查,有病则住院治疗,没病也要住院观察。这样的随意性,很可能出现“被精神病”,加之权力的介入,这样的几率就会大大上升。“规矩”的漏洞一旦被权力所利用,公民权利在它面前只能如履薄冰。
正如《中国精神病收治制度法律分析报告》分析的那样:“我国现行的精神病收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精神病收治局面十分混乱。这不仅威胁到社会公共安全,也使得每一个人都面临‘被收治’的风险。”而这种风险的降低,除了法律制度的规范,其他任何的手段恐都治标不治本。
“目测诊断”的案例说明,精神病收治正成为个别民众维权路上的一个陷阱。如果这样不规范的“规矩”还在,被权力利用成为专业掩盖下的禁锢权利的工具在所难免,而这对于维权者而言,恐怕比非法拘留和“黑监狱”更可怕。权力与医疗行业合谋,或者医疗行业成为权力驱使的工具,那么邱小卫的悲剧不是第一例,更不会是最后一例。
关注精神病收治乱象,就是关心每一位民众的人身自由和自身安全。因此,从邱小卫被“目测诊断”成精神病的悲剧中,我们不但看到了精神病收治的乱象,更看到了权力乱作为的暴戾和维权的困境。而这一切的终结,需要法律制度的规范以及透明有效的执行——因为,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邱小卫。时言平
正常人“被精神病”是封举报信
陶小莫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