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6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教育学生要用“少儿政府”吗?
环卫工接受捐赠能否被收走平分?
“第一时间到现场”用行动见证担当
奖励杰出人士
是市场而非政府
网民
大会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环卫工接受捐赠能否被收走平分?

中国首善陈光标为南京秦淮风光带上的一名保洁员过生日,同时给另外49名秦淮风光带的环卫工发红包。然而,南京夫子庙景区的环卫工称,发给他的红包被上级收走了,还收走了同时发的羽绒服。管理部门认为,由于当时接受捐助的环卫工是部分代表,这些善款善物将被用于该景区所有环卫工平均分配,而衣服也将通过年终评先进来择优发放。(12月8日《扬子晚报》)

从报道看,很显然,陈光标是直接将钱物捐给了现场的环卫工人,而不是捐给环卫所的。那么,在未经捐赠人同意之前,环卫所应该是没有权力收走捐赠物重新分配的。要不然,这就违背了捐赠人的意愿,就是拿别人的捐赠来发单位的福利。某种意义上,当陈光标将红包和衣服送到环卫工手上时,捐赠行为就已经宣告完成,捐赠物已经属于被捐赠人的私人财产,单位领导凭什么收走呢?

无论如何,在尊重捐款人的意愿上,如此操作都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在更多的时候,权力介入之后的公平分配,本身就是一个未知数;领导可能反而拿走了大头,或者整体被充公视做单位私产。出于公平考虑,最好的办法是,环卫所与捐赠人进行沟通,经过允许后再根据其意愿进行相应操作;或者请求陈光标先生追加捐赠,或者环卫所干脆自己出钱补齐其他未参加人的损失。

很多情况下,面向某些个体的捐赠最后都被当成私产——直接捐赠尚且不能逃脱权力干预,其他间接捐赠就更可想而知。正如很多来自大众的救灾捐款,最后往往都成了个别地方政府的特殊税收。看似公平的回收平分,损害的却是慈善的环境根基:当权力的意志总是凌驾于捐赠人的意愿之上,慈善如何才能正常发展?舒圣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