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新闻见今日AA14版 □单士兵(重庆) 财政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而财政收入增速过快也引发国富民穷之忧。多位专家表示,在关注财政收入的同时还要注重财政支出,未来减税是税制改革的目标。 国家有钱是好事,但是,如果钱都攥在国家手里,老百姓口袋里还是空荡荡的,这种国富自豪感恐怕也会被民穷消解殆尽。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绝不是只用来作为国家宏大叙事的,能不能给民众带来富裕生活的幸福感,才是关键。 10万亿无疑可以视为国富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实,种种事实早就在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富的时代,但也生活在一个民富饥渴的时代。面对国家在国富征程上一路狂奔,如何在民富上也树起一个里程碑,应该成为一种迫切的现实选择。把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作为一次向民富转身的重要分水岭,以减税实现国家的公平与正义,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毕竟,若不能尽快实现民富,民众也不可能永远沉醉于国富的兴奋幻觉之中,这样一来,国富与民富,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共振。换句话说,如果只是由少数人掌握着巨大的财富,贫富差距一再拉大,民众生产积极性就会受挫,社会矛盾也会激化,最后也就会使经济陷于萧条。失却公平与正义,国富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什么要以减税来实现让利于民、还利于民呢?道理很简单,这些年,税收收入增速总是超过GDP增长的,而GDP增长也总是超过居民收入增长的,只要做个最简单的加减法,就不难想到税收在怎样拉大国富与民富之间的距离。事实上,有关中国人税负痛苦指数过高,也一次次让人充满焦虑。而一些地方政府有点空隙就见缝插针进行收税,则让人看到“闻税则喜”的丑态。比如,前阵子新婚姻法司法解释出台后,一些地方忙不迭地收取房产证加名税,招致民意强烈批评。 把减税当作未来税制改革的目标,还在于中国税收制度本身存在着太多不合理与不公平的因素。比如,对同一税源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征税。只要随意审视一下,就不难发现,在现实之中,对同一商品流转额课征多种税收,在商品流转的各个环节上多次课征一种税收,在工业生产中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出厂成品分别征税等现象,实在太多。 税收的本义,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税收取之于民的手段有失公平,取了之后又不能用之于民,那么,这样的税制也就必须进行改革了。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