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9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此地出产后悔
吃西瓜的N种方法
淘 宝
行乞者观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吃西瓜的N种方法
人间食话

□冯杰

其实吃西瓜就一种方法:用嘴吃。但是世上有文化的人不这样认为,把吃西瓜当做一种“行为艺术”。所谓学问,就是把无用的东西折腾成看似有用的。

陈康祺是同治年间的进士,瘦,还是一个美食家,他说吃西瓜要分四步。

第一步:用食指、拇指、中指拿一块西瓜,小指、无名指要悬空,作兰花状(我试过,这模特作秀姿势并不好拿捏)。

第二步:一边将西瓜送嘴边,一边扇风。嘬。

第三步:嘬一口汁,咬一口瓤(这一步俗套,毫无创意)。

第四步:搜集吐出的瓜籽,瓜皮。瓜籽占卜,瓜皮上刻字。陈就在上面写过诗,“红炉煮新茶,霜刀刻碧瓜。”

我的结论是:这执瓜人肯定不渴,吃饱撑的或有国家供养。

北中原有一种大籽西瓜叫“打瓜”。我姥爷当过种瓜匠,我姥爷的经验是“芝麻地里点打瓜”。这属于油料瓜蔬双赢耕作法。我们这里有个风俗,南来北往的过路人到西瓜地吃打瓜,从来是不要钱的,像皇家驿站,但必须要把瓜籽留下,最好的瓜籽叫“兔眼瓜子”。我记得那时吃瓜是将瓜用手掌磕打成两半,然后掰着吃。满脸红瓤,像一张豫剧里的关公脸谱。

乡村西瓜里只有乡土,咋能包含哲学?

且听台湾诗人罗青说《吃西瓜的六种方法》。

罗青的吃法本来应该是六种,但第六种他先不谈,到最后也未说,先从第五种“西瓜的血统”说起,西瓜成了另一种星球,挂在语言之上。第四种考究西瓜的籍贯。在作西瓜的对照记,我看未尝不是人与瓜的对照记。第三种才是西瓜的哲学,写西瓜的自得其乐,与世无争。第二种是西瓜绵绵不绝的传承意义,递进式。第一种放到最后,最是干净利落,就一句——吃了再说。

两岸的吃瓜方式也因“意识形态”而不同,瓜却是一样。西瓜自己喜欢哪一种呢?从而心甘情愿让人破瓜?

西瓜方程式肯定无解。忽然就想起我姥爷立秋之日要把来年要种的瓜籽装在小布袋里,扎口,高悬在梁上,怕老鼠和我偷去。

吃西瓜靠情趣,你有多少情趣,就有多少吃西瓜的方法,属于“西瓜党”要做的事项。我先列出一个西瓜公式供参考:诗+黑籽+白瓤÷瓜皮=情趣。

也就是说,吃西瓜以前你得先去学诗,然后才能像我这样,再纸上谈瓜,一边吐籽。这就不至于本来想风雅因伸不出兰花指而发窘。况且吃西瓜还不必剔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