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4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辣 椒
柿子的别名就叫涩
朋友的标准与境界
抱书行走的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柿子的别名就叫涩

□冯杰

天下画柿子的人多多,如果不以名分才气而言,只按照画柿子个子大小往下排,“柿子座次” 一定是这种排法:计有吴昌硕、齐白石、虚谷、赵之谦、潘天寿、冯杰。

我手下走过了那么多颗柿子,认为,柿子画得最好的一幅却是南宋牧谿和尚的。六个柿子端坐在那里,拙笨,简朴,却透出大智,慧心。像六个红脸罗汉,在打坐。

打我识字始,知道柿子就是涩。我对“涩”的感悟一向深恶痛绝,因为小时候偷的柿子大都青涩,苦不堪言,像文言文。像鸡肋。因为涩,小时候跟着姥爷在乡村“漤柿子”,这是一道乡土手工制法,用烧开的热水将瓮缸里的涩柿子加工致熟。这样,青柿清脆。不涩。

“涩”在中文里的意思永远是:青涩,艰涩,苦涩,稚嫩,晦涩,滞涩。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可划入出身不好接受教育的词列。后来,一个懂日语的人告诉说,“涩”在日文中显得别开生面,却可引申为“好的”“雅的”品位。

在下一惊,莫非宋代先人与后世的倭寇私通?

因为我就认为牧谿和尚的柿子境界是涩中有雅。

涩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涩有一种青春朝气,原色的,野性的,更接近原创。只要当下有涩,未来肯定就有成熟。涩一点愈好,起码比世故、媚俗要强。

而媚俗就是“软柿子”,从“骨感”上而言,拿不起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