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挨骂最多的是上帝
口误与笔误
不唱堂会
咖啡,还是白开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口误与笔误

口误与笔误

□袁占才

公社书记下大队蹲点,开群众会作自我介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道:“我,是个大老粗,粗不粗,你们妇联主任知道,因为,我和她,经常在一起搞,工作。”当台下听至“妇联主任知道”处,皆愕然;待听到“经常在一起搞”时,一片哗然,及醒悟是在一起搞工作后,则又寂然了。台下妇联主任虽面红耳赤,却又无可奈何。

某局局长,亦大老粗干部,上任后第一次召开全体职工会,秘书把讲稿写好交给他念,当念至“对工作绝不能马虎”时,秘书错把“虎”写成了“户”,两个字挨得又近,领导竟念成了“对工作绝不能驴”;在旁的秘书赶快耳语提醒:“不是驴,是马虎,”领导对着话筒,声音不减,随口曰:“对,是马户驴。”台下职工们一片茫然。会议结束,局长与秘书议论起此事,深有感触、语重心长地说:“学问浅,识字少,真是害死人啊!”以后每遇开会,需要局长讲话,局长总是谦让,叫别人讲。时间长了,人以为局长不爱出风头,不好讲空话,谓之“实干家”。因读了错别字,扬长避短,领导竟又博得美名,应了沉默是金的话。

说话出现口误在所难免。一次开车,前排右位上坐的小姐把安全带系在了身上,一撇眼,见毛头司机竟未系,于是曰:“你开车怎么不戴安全套?”司机一愣,小姐明白过来,羞得满脸通红;一学生课堂上捣乱,老师揪住他的耳朵,厉声喝道:“你给我站墙上去”,学生哄堂大笑;脱口秀的主持人也有说错的时候,一次,一晚会主持报节目:“下面请欣赏新疆歌舞,掀起你的头盖来”,观众沸腾了。

农村不少墙壁上的标语口号,多是随意涂鸦。上世纪60年代,大搞灭鼠养猪运动,某村墙上这样写道:“把猪喂成象老鼠都死光。”其本意是把猪喂成象,老鼠都死光,因未加标点,有人读成了:“把猪喂成象老鼠,都死光”,颇具讽刺意味。我村张二狗,养郎猪一头,郎猪即公猪、种猪也。张二狗在十里八村的墙壁上用白石灰水刷广告曰:“张村张二狗郎猪一头,请携带发情母猪前来配种。”上句中缺了一个“有”字,却有出奇制胜的效果:人皆明白,并非张二狗是一头郎猪,而由此记住了张村的张二狗有一头郎猪,今后为母猪配种,果然都找上门来,生意料想不到得好。人让二狗再把“有”字添上,二狗执意不添。人谓二狗聪明绝顶。某地拐角墙处标语则另当别论,墙这边“群众有困”,那边“难找警察”,不连读歧义明显,放在文革年代,写标语的人不打成右派才怪。

而学生们的笔误更是千奇百怪。一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老师一进教室,同学们都沉没无声了”,他把“默”写成了“没”。又一学生曰:“妈妈在厨房妙菜”。老师苦思冥想,也不明白妙菜是怎么回事,经询问,才知“妙”为“炒”之错;更甚者,一女生作文中出现这样的句子:“我白天上课认真听讲,晚上回家认真练习生子”。“字”成“子”,让老师啼笑皆非;还有一学生,不知清明节为何节日,写下一句:“祝妈妈清明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弄得妈妈哭笑不得。这些错字、别句,错得天真,别得可爱,逗人解颐。

咬文嚼字,很多时候会惹得我们乐而开笑,很多时候又饱含人生的沧桑,让我们想笑又笑不出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