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预算编制弊病不改,年终突击花钱不止
“每年2700亿不知去向”是“公路三乱”之源
城市话题
关注民生
媒体评说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每年2700亿不知去向”是“公路三乱”之源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央视报道称,地方公路“三乱”问题依旧乱象丛生,而媒体推算公路每年罚款为2700亿元。这些钱的去向和用处都未透明,成为一大疑问。报道称1名司机从江苏出发,货车总重量为89吨,到河南变成110吨,到山西变成126吨,所到之处被多收费。

(12月26日央视)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这些公路“三乱”现象,虽然一直以来饱受诟病,但其存在显然已非朝夕之间。于是,有道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长期存在的公路“三乱”现象,指望轻轻松松便能毕其功于一役,自然并不现实。

应该承认,对于公路“三乱”的一些治理措施,其实不能说不给力,有些地区为了治理“三乱”,甚至将免职人员从涉事层级上溯两级,直接与官员的“乌纱帽”挂钩,按说应该有足够的威慑力,但现实的情形为何仍然疗效不佳呢?不过,谜底其实并不难揭开。当公路每年罚款据推算高达2700亿,而这笔巨额款项的去向和用处却不得而知时,答案也就在其中了。

不难看出,公路“三乱”早已不只是简单的行政乱象,而是成了“年产值”高达2700亿的地下产业。假如说其他暴利产业的一本万利,或多或少还需要投入些本钱的话,只需拦车收费即有每年数千亿的入账,公路“三乱”可谓不折不扣的无本万利。尤其是当公路“三乱”收费往往是直接的现金交易,根本没有任何罚款或收费凭据时,2700亿完全游离于财务监管之外,不仅直接制造了利益“黑金”,更令公路“三乱”的监管基本如同“重拳打棉花”。吴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