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预算编制弊病不改,年终突击花钱不止
“每年2700亿不知去向”是“公路三乱”之源
城市话题
关注民生
媒体评说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城市话题

让打工者有钱是实现城镇化第一步

□晚报评论员 闵良臣

新一期《中国经济周刊》刊发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的文章:打工者买不起房,城镇化就是一句空话。

这是一句大实话。一个人只要是“上无片瓦”,下面也就没有“立锥之地”。没有房子,进城的打工者,特别是农民工兄弟也就住不下来;住不下来,每到年底,也就只好回他们的老家。如果一直是这样循环往复,也就根本谈不上城镇化。正如郑教授所说:高质量城镇化的核心,是改变过去“要地不要人”的旧城镇化模式,解决人的城镇化,实行完全的农民工市民化。让在城镇打工者能够买得起房子,享受同等的城镇社保、医疗等待遇。

可以说,打工者买不起房,也就不可能市民化;不能市民化,实现城镇化也就是空话。

可是,之前,我们似乎一直没有意识到。在很多城市人眼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就是农民工,他们的归属就应该是他们的乡下老家。正因为如此,农民工不仅工资偏低,还不同程度地受到城市一些人的歧视,每年拖欠农民工工钱的案子更是不知有多少。既是这样一种现状,我敢说,一万个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也难有一个在城镇买得起房。关键,就是要进城的打工者手里有钱。没有钱,说什么都没用,政府不可能白送给打工者房子。

一提买房,进城打工者特别是农民工可能就“傻眼”了。看看现在的城市房价,不说农民工了,就是市民,也有不少人家买不起,或者居住状况并不好;一些市民虽然买了房,但有不少也是花光了家人的所有积蓄,而且还不能不依靠按揭贷款。一旦把这种情形告诉打工的农民工,我相信他们绝大多数人都会倒吸一口凉气,绝不敢奢望在城市里买房。

大多数打工者特别是农民工原本就很穷,很多人家能维持眼前的生活就不错了,因此别跟他们提积蓄。可要买房,首先就要交首付,我相信很多打工的农民工都交不起,这样,如果再没有稳定的职业收入,银行也绝不会答应他们搞按揭贷款的。所以说,对进城打工者,特别是农民工,首先想的就是如何给他们一个稳定且还不能太低的收入。

有了稳定的职业,又有了相对不算低的收入,他们也就有了买房的“底气”和愿望,也就有了买房的可能;有了买房的可能,也就有成为市民的可能,这样,城镇化的实现也就有了可能。因此,让进城的打工者有一个稳定的职业然后多挣些钱是城镇化的第一步,买房是第二步。第一步做不到,也就不必提第二步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