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预算编制弊病不改,年终突击花钱不止
“每年2700亿不知去向”是“公路三乱”之源
城市话题
关注民生
媒体评说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关注民生

优待计生家庭老人是政府应尽之责

□晏扬(浙江)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保留了一审稿“常回家看看”等条款,相比一审稿,二审稿的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是对计划生育家庭老人作出特殊立法设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30多年来,其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任何政策都难免有利有弊,计生政策也不例外:一方面,有些只生一个孩子的夫妇,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独生子女,人到中老年,精神孤寂和养老难题一同袭来,于是,“失独”问题近年来浮出水面,凸显在人们面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双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由于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需要供养4个老人,而等他们年老之后,他们的一个子女可能要供养6个老人,实为不堪承受之重。

毫无疑问,如果计划生育是我国继续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那么上述两方面问题就将长期存在,将会有一茬又一茬“失独者”步入老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双独家庭”陷入养老困境。对此,法律和政策层面需要作出合理的安排,解除“失独者”和“双独家庭”的养老之忧。这是政府应负的责任,义不容辞。

人们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一个孩子,尽了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反过来说,基于“责权对等”,政府也应对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失独”家庭尽一份责任和义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无疑加大了“失独”的风险,“失独者”承担了这种风险,承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那么对于他们的养老问题,政府理应提供妥善的保障,无论出于人文关怀还是基于执政伦理抑或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政府对此都不能不管。正如国家计生委原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在谈及“失独”问题时所言:“如果我们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是对人民不负责任。”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体现了政府应有的责任担当。从2004年起,我国对农村计生家庭老人每月给予一定奖励,“十二五”期间,该奖励措施将惠及城市计生家庭老人,但目前的奖励标准偏低,每人每年只有几百元。可以看出,政府确实在努力,但力度上显然还得加把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