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热点话题
公民声音
今日关注
媒体评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公民声音

“牛奶河”是无法漂白的环保责任缺失

□龙敏飞(云南)

云南昆明市东川区一条河流因当地工矿业尾矿水排入而呈现牛奶般的颜色,沿岸村民称其为“牛奶河”,沿岸灌溉和饮用水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村民表示河水不能直接饮用,沉淀3天后,仍有一股辛辣的味道。(4月1日《新京报》)

恭喜“牛奶河”成功加入“环保大军”,与之前的“胶囊河”“红色河”等平起平坐,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将环保部门的失职曝光于众,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让环保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今,“牛奶河”一出,当地被置于舆论风口浪尖上,公众再次将目光抛到环保上。问题是,如果相关部门切实履行了责任,“牛奶河”还会出现吗?“牛奶河”一出,公众的用水健康如何保证?这样的追责发问,从来都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对政府部门应尽职责的拷问。

记者调查得知,这条“牛奶河”的污染,是长期存在的,只有在需要面子工程的时候,当地才会停止排污,河水才会清澈,河水看上去才像是河水,而不是牛奶。遗憾的是,尽管“牛奶河”在当地人尽皆知,但当地环保部门似乎“一无所知”。这样的监管嗅觉是不是过于迟钝了?迟钝背后,除却监管失职渎职之外,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譬如政绩考核方面的,譬如带血GDP方面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深究。毕竟,如果无法还原真相,便无法做出处理,那就无法让环保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一种共同的责任。

从这个角度来阐释,“牛奶河”就是无法漂白的环保部门履责缺失的证据。当“牛奶河”是新闻横空出世,当“牛奶河”成为当地人挥之不去的阴影,此时,再有力的说辞也是徒劳无功的。唯有加强对环保责任的监管,更好地去维护我们当下的环境,让“蓝天白云绿水”不至于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望,无疑才是“接地气”的举动。具体到当下,需要再次吁求的是:不妨以昆明此次“牛奶河”事件为契机,转变当前的政绩考核方式,构筑起保护环境的安全防护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51895 2013-04-02 00:00:00 二 公民声音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