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延长退休年龄未必能填补养老金缺口
“内部机密”是“核销贷款”的祸根
“限购”并非内地奶企的机遇
彻查“神探”是正义的第二步
新京报
何必着急推广“板蓝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内部机密”是“核销贷款”的祸根
张成才 图

□刘克军(郑州)

河北深州市兵曹乡、唐奉镇农村信用社的一份核销贷款清单显示,43人“死亡”,15人“失踪”。记者走访却发现,至少有19名健在,副市长、公安局副局长等很多官员在列。深州市农村信用联社主任梁凤信说:“贷款核销信息是我们的内部机密文件,泄露出去是我们最大的失误。” (4月8日《新京报》)

梁凤信的一句大实话,捅出了问题的根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被死亡”、悄无声息地“核销贷款”?就在于它是“内部机密”。河北深州“被死亡”核销贷款一案中,究竟是谁给开的死亡证明?是谁最终审定复核?这些,不应该一直是“内部机密”。

“被死亡者”中有大量官员,甚至有副市长、公安局副局长等领导,他们必须自证清白。是真的毫无知觉“被死亡”,还是幕后有猫腻?是信用社忌惮“位高权重”主动弄虚作假“核销贷款”,还是死账坏账风险贷款的“填仓”之举?监管部门有必要一追到底。同时,也要让民众知道,这些钱最终如何补偿。

梁凤信认为“核销贷款”的机密泄露,是信用社的“最大失误”。显然,这个秘密早已存在,只是未被泄露。那么,除了公开的两个乡镇,还有多少信用社存在类似的情况?难道就没有人追查核实?

长期以来,我们的征信和监管系统都是单方面的。民众信用不好,银行会有记录,会限制你贷款。可是,银行、信用社一旦信用缺失,或者遇到“位高权重”惹不起的、死账坏账风险贷款的,他们会不会为信贷评级而“核销贷款”?我们一直无从查证。

最好的监督,就是透明。把每一笔需要“核销”的贷款,每一个“死亡”“失踪”的人员名单公布在媒体上,接受民众的监督。只有土壤干净、程序透明,“被死亡”事件才不会再上演,被损害的公信才会被逐渐修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