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延长退休年龄未必能填补养老金缺口
“内部机密”是“核销贷款”的祸根
“限购”并非内地奶企的机遇
彻查“神探”是正义的第二步
新京报
何必着急推广“板蓝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限购”并非内地奶企的机遇

□欧阳崧(郑州)

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在海南举行,4月7日下午,蒙牛总裁孙伊萍在分论坛上表示,香港限购奶粉,对中国奶企来说,更感觉是一个责任和机遇。(4月8日人民网)

网民从香港奶粉限购令中看到内地奶企的“耻辱”,而内地奶企则从中窥到了机遇。于是,奶企的期待遭到网民嘲讽,蒙牛“机遇论”更是被部分媒体斥为“恬不知耻”。

在蒙牛总裁孙伊萍的眼里,香港奶粉限购赠予内地奶企新的发展机遇,内地奶粉可以凭借增加的市场需求,步入发展快车道。然而,就限购现状和消费者心理而言,香港限购奶粉并不是所谓的机遇。

一则,面对巨大的商机,“扫货”和“水客”显然不会因为一纸禁令就放弃可观的利润,他们只会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来采购奶粉;二则,香港奶粉限购令实施后,消费者看到的不是国产奶粉的热销场景,而是各国奶粉代购价格节节攀升,部分消费者宁愿多花钱;三则,内地奶企在香港奶粉“限购令”出台后,纷纷展示痛改前非的决心,但仍然难以得到消费者的信赖。

简单分析就能发现,代购在国内只是小众消费模式,因为能吃上洋奶粉的孩子毕竟是少数;限购几乎不会对国内奶粉消费格局产生大的影响,只是为内地奶企挤出了可怜的市场份额。相对于其原有的市场份额而言,新增部分能有多少,还不得而知。因此,将香港奶粉限购视为中国内地奶企的“机遇”,未免是太早的乐观。

很显然,内地奶企要“浴火重生”,不能依赖洋奶粉的质量问题,更不能依靠所谓的“限购”机遇,而要自身“硬起来”。既要保障良好的品质,也要用制度维持企业信誉,增加消费者的安全感,让民众相信国产奶企的产品质量。只有用良心和品质去重拾信任,才能抓住真正的机遇伺机“崛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