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公民声音
关注民生
今日关注
媒体评说
广告
henandt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公民声音

不要把善意的期待说成“逼捐”

□朱四倍(河南)

4月22日,号称“最赚钱银行”的工商银行在官方网站上披露决定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500万元,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捐赠金额悉数亮相。不过占据A股市场利润半壁江山的银行在捐赠数目上未达公众预期,5家大行捐赠总额还不及一家制造企业。

(4月23日《广州日报》)

就笔者的看法,这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民情问题,更大的意义上,是一个社会成熟度是否提高的问题。面对“号称全民所有的国企,给自己发福利的慷慨解囊,豪爽大方!面对社会责任时,顾左右而言他”的批评,结合我国银行业长期的暴利嘴脸和对公众服务的傲慢,笔者并不认为,诟病“赚钱容易掏钱难”是逼捐,相反,这是一种善意的提醒,而对银行业来说,唯有惊醒于民众的期待,才能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否则,就意味着与民情的落差越来越遥远。更何况,逼捐是一种“道德绑架”,是一种恐吓,而网友的情绪则是善意的期待。

尽管企业进行捐赠,献身于公益事业,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实力作为基础,但民众对银行业的要求是建立在理性估计基础之上的。一个简单例证就是,银行赚钱能力非常强,且数家银行前三名高管的薪酬总和也超过千万元。从常识来说,一个企业挣钱越多就应该回馈社会越多,如果违背民众的普遍意愿,会伤害到消费者的情感,会影响企业的形象。站在这样的立场上,诟病“赚钱容易掏钱难”决非逼捐,一方面是公众公认的暴利行业,另一方面是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只知赚钱,不知回报社会”,隐藏其后的事实民情期待落差。

企业慈善捐赠作为彰显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形式之一,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全面考验着作为社会公民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的捐赠行为是否合理,企业的慈善捐赠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等,这不但是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更是企业关心的问题。有学者指出,企业的慈善捐赠只有被消费者认为是真正的企业责任行为时才能建立正面的声誉资本,如果被认为是设计出来用以讨好和影响企业所在社区的顾客时,则会腐蚀企业已经建立的声誉资本。

企业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承担责任,成为企业公民,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否则,只能让民众用脚投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57424 2013-04-24 00:00:00 三 公民声音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