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京华时报
我们为何不懈追问农夫“标准”
老虎的威风也需要法律的保护
对带头闯红灯者实行罚款值得期待
剧毒生姜是监管缺失的产物
“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应成司法常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剧毒生姜是监管缺失的产物
王成喜 图

□欧阳崧(郑州)

山东潍坊有姜农滥用神农丹遭曝光,当地农民对神农丹的危害性都心知肚明,他们自己根本不吃。专家称,滥用神农丹会造成生姜中农药残留超标,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5月6日《新京报》)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神农丹的主要成分是剧毒农药“涕灭威”,50毫克就可致一个50公斤重的人死亡。当地村民知晓神农丹的毒性,所以他们既不自己吃也不出口,只在国内销售这些剧毒生姜。消费者可能会指责咒骂这些无良菜农,然而,当菜农把使用神农丹视为常事时,任何指责都是无用的。监管部门尸位素餐,监管缺失才是症结所在。

由报道可知,监管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可以轻易弄到。检测都是自己送样品,只要找几斤合格的姜去检验,就可以拿到农药残留合格的检测报告。其二,内销姜抽查次数少。潍坊其他地区生产的内销姜对农药残留实行的是抽查制度,一年抽查不了几次,而这几次抽查几乎毫无效用。正是由于此类形同虚设的检测和抽查,才让菜农敢于大量使用神农丹。

倘若所有的监管都是如此敷衍,我们只能承认监管部门效能低下,但情况却并非如此。据报道,同属于潍坊市管辖的安丘市种植的生姜大多数供出口,安丘市对高毒农药管理非常严格,对农药的经营和使用实现无缝隙监管。这也就表明,监管部门具备对果蔬种植进行严格监管的能力。卖给外商的是安全生姜,内销的却是剧毒生姜。问题就在于监管工作的内外有别,正是由于这样的区别对待,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分裂的监管体系导致毒食品成为国人“特供”。

官方数据显示,多年来内地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内地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内地供澳食品合格率达100% ,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背景下,合格率只有水分极大的“90%左右”。目前,诸多行业都存在着监管内外有别的现象,形同虚设的内销监管,致使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因此,要想消除这些剧毒食品,就需要监管部门整合分裂的监管体系,更需要国家在立法和监管等环节发力,促进内销、出口食品安全监测标准和工作合二为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60067 2013-05-07 00:00:00 二 剧毒生姜是监管缺失的产物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