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8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瞠目结舌
遇见民国先生
露天电影时代的男欢女爱
敢与不敢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遇见民国先生

□范里

因为马建强先生的厚爱,我得到了他签名题词的《民国先生》——一本质朴而雅致的毛边书。这是我看得最慢的一本书,也是我阅读中最享受的一本书。

翻看《民国先生》,需要以手代刀,边裁边看,我喜欢裁底边,噼噼啪啪中,一位顶得天立得地的民国先生裹着时代风雨,穿透历史遮蔽来到面前。这样的阅读,总有期待,总有延迟,总有满足。马建强笔下那些有情有义的人,有情有趣的事,总让我欲罢不能,想看下面,却急不得,需轻轻地裁开对折页,小心地推开一扇“门”。这样的阅读怎么不是一种享受!一边慢慢品读,一边摩挲感受着毛边纸原始的质感,手指的纹路与民国年轮触碰中,心中激起的涟漪一圈圈荡开了。

和时下流行的宫廷戏、抗日剧不同,马建强史料功夫扎实,所以读者不必担心因戏说而被戏弄。马建强为我们打捞出一个个民国先生的动人细节,铺陈出一幅巨大的民国教育人文地图。从北大校长蔡元培,到好父亲梁启超,从教育实业家张謇、陈嘉庚、李光前,到出版巨擘张元济、陆费逵,从名人雅集,到友人情谊,《民国先生》呈现了民国文化人的人生百态,构建了民国教育的全景图。

朝代更迭,风起云涌,那是一个呼唤大师硕儒的年代;烽烟四起,国难当头,那是一个期盼奋起担当的年代;社会转型,人心浮躁,那又是一个需要恬淡平易的年代。短暂的三十多年里,书中几十位民国先生或著书立说,登高一呼,引领风气之先;或埋头实干,走入民间,走草根实践之路。他们“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做学问、兴实业、办教育,传递民族文化的薪火。他们海纳百川的气度,温文尔雅的风度,渊博学识与人格的高度,都让后世敬仰。他们食人间烟火,有爱恨情仇,有悲欢离合,因此,沧桑变迁,他们留下的背影总能打湿许多眼睛,温暖无数心灵。

作者在蔡元培身上所费笔墨最多。据说,为了写作此文,作者还寻访了好几处蔡元培去过的地方。确实,蔡元培身上汇集民国先生的很多优良特质,也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性情中人,蔡元培的出现实在是北大之幸,中国教育之幸,也是时代之幸。这位被尊为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民国开初发表了《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提出“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乃得有超轶政治之教育”,后任北京大学校长,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为校训,不拘一格用人才,彻底改变了北大腐败落伍的面貌,建立了现代大学,定位了民国大学的坐标。从《民国先生》不难发现,在时代大潮中,蔡先生绝不是孤峰独起,胡适、梁启超、张元济、张謇等一大批大智大仁大勇者,如连绵起伏的群山巍峨出民国先生的群像。

作者翻阅大量文稿年谱日记,花了很多工夫考证事实,也游历先生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寻找感受当年的氛围。然而,我却希望本书再版时,马建强先生能否再花一点时间,把先生们的照片穿插文中,图文并茂。所以有这个请求,是因为我曾经错遇民国先生,希望更多人来认识民国先生。那是在一所百年老校的庆典中,看到校庆纪念册,在历任校长介绍一页,蔡元培、胡适、陈寅恪等十几个民国先生赫然在列,但每张照片边上却是别人的介绍,民国先生们作为摆设,在这所小学被张冠李戴地屈尊着。民国先生与这所学校文革开始到现在的几位校长放在一起,真是鲜明对比,先生们眉宇间的清朗风骨,神情中的儒雅超逸,让人不能明白现在的校长怎么如此俗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67327 2013-05-30 00:00:00 四 遇见民国先生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