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砖家调研”还不如几包“榨菜”?
卫生厅官员看一次病看出51条意见
公车经费缘何难以下降
张必清之后还有多少“大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卫生厅官员看一次病看出51条意见

自7月份起,广东省卫生厅要求厅机关处级以上领导以患者或患者家属身份到广州地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院“看一次病”,全程体验挂号、诊疗、检查、缴费、取药等医疗流程。在13日的座谈会上,许多处级干部感叹,只有“看过”才知道“看病之难”竟然超出想象。看一次病,几位处级干部提出的修改意见达51条。

几名官员“看了一次病”,居然“看”出51条意见,貌似不可理解,实则颇为正常。每一个有过看病经历的人,在医院走一遭,恐怕都能提出不少意见。此次之所以成为被热议的新闻事件,是因为“看病”主角是广东卫生厅的官员。

卫生厅官员“看病”所遭遇的问题其实并无新意。比如,挂号耗时久,“深夜12点挂号 队伍长达40多人”;再比如,诊断时间短,“从进医院到出医院整个流程花了1小时20分钟,但医生只给我看了3分钟。”此外,预约难,一名处级官员称:“我想约一家三甲专科医院的号,结果发现,所有主流的网上预约平台都预约失败,有好几家石沉大海,只有一家告诉我预约失败。”输液床不卫生,“花十几元用输液床,床单非常脏,护士一句‘无床单可换’了事”;床位供不应求,“一家三甲医院,急诊看上了,却被走廊、电梯口满满当当的加床吓了一跳”;不合格处方多达四成;至于指示牌不清,让患者无所适从,根本就不算事。

最让患者感同身受的也许是医院一些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广东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卫生厅纪检组长、监察专员、省卫生厅党组成员钟利娟去了一家大医院做心电图,排在前面的是一个老人家。“里面的接诊医生大呼小叫的。”钟利娟说,她在外面就听到了医生催促老人家下床的声音,自己进去检查时,也受到了相似的待遇。“你把病人当成东西了,拎来拎去。”检查完毕,钟利娟这样对该医生说,谁知,还被医生给顶回来了。

看出“病”容易治病难。问题的关键即是如何诊断,如何治病?像医院医护人员态度恶劣,并非孤例,他们“直接导致医患矛盾”。钟利娟将其遭遇转告给相关医院领导,这名医生第二天上门赔礼道歉了。不是每个患者都是卫生厅官员,他们被怒吼后能得到医生的道歉吗?

“如果我不是副厅长,看病难不难?一定是难的。”在广东省卫生厅“看一次病”换位体验活动座谈会上,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如是说。如此表态,实属真诚。看病难,绝不是普通患者的撒娇,而是一种难以排遣的现实苦楚,每个患者都有权利看病不难,这考验着公共服务的水平,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机制,也考验着医院的管理水平,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几名官员“看了一次病”,“看”出了51条意见,这些意见实际上是一道道考题,谁来解答?何时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如果迟迟没有答案,官员体验的意义就大打折扣,破解患者看病难就遥遥无期。 □王石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494055 2013-08-15 00:00:00 四 卫生厅官员看一次病看出51条意见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