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文化 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行人也要路权
西人时装,咱古已有之?
臼银流向尼泊尔
跟台湾老兵回四川
假如我生在大宛(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周松芳专栏民国衣冠
西人时装,咱古已有之?

近现代以来,每逢变革年代,西来物什引入,总有入半推半就地来一个“咱们古已有之”的托辞。民国时期,著名的范烟桥先生也干过一回这种事儿:他在《申报》1933年9月23日发表了一篇《古制的新装》说:古代女子的衣制,有现在仍旧适用的,所不同者,只是长短宽窄而已。并举了很多例子,如认为当时夏末秋初新流行一种绸制的小披肩,不是外来的时尚,而是传统的褂;这就是《汉书·元后传》中“衣缘绿诸于”的“诸于”,以及《汉武帝内传》所述“王母传服青◇之褂,容眸流盼,神姿清发”的褂。既有传统的唯美,取其飘逸;又有现代的实用,取其调节体温。这样说来,这褂还真不普通。

范烟桥关于“褡属”的解说也很好玩。他说这种服饰也见于《汉武帝内传》:“王母上殿东向坐,着黄金褡属,文采鲜明,光仪淑穆。”《释名》对此的解释是:“褡属也,衣裳上下相连属也。”中国女子服装的传统是上衣下裳,而在国门洞开之后,受西方服饰(连衣裙)及现代思潮(效男人穿长袍)的影响,才有衣裳相连;但作者说:“年轻的女子,在夏令,穿得很多,新嫁娘尤常用这种服制的。不过没有王母那么富丽罢了。”他认为这种上下裳相连也是自古已有。

还有一例:“反衣”。即皮衣反穿。这在中国古代是受嘲弄的。如《汉书·匡衡传》说:“富贵而列士不誉,是有狐白之◇而反衣之也。”《新序》也说:“魏文侯出游见皮◇负薪者,问之,对曰:爱毛也。文侯曰:若不知里尽而毛无所恃也。”也是反对反衣的。可是,包天笑说过,打清朝起,大老要表示他品级之高,衣服之华贵,都穿反皮。大约反传统就是◇富吧。外国妇女也有种穿衣法,是不是中国妇女去模仿她们的呢?

而最能镇住外国入的是曳地长裙。写《◇风词话》的况周颐说:“汪碧巢《粤西丛载》引林坤《诚斋杂记》云:‘广西妇入衣裙,其后曳地四五尺,行则以两碑前携。’”而这正是“西国妇女时装也。近沪上有仿之者,不图吾广右自昔有之”。说明长裙也是我们古已有之的。

以上这些都属吊书袋,是国入为了证明自己什么都有,而从典籍中牵强附会的。1934年所拍的时装水◇戏,则是玩了一把时装穿越把戏,用时装来演绎古代:“近日武侠片又有复兴之势。天一公司已着手编一部这种片子,闻剧情根据水◇中林冲之故事,不过片中一切均改为现在式。”(《玲珑图画杂志》1934年第1期《天一将拍时装水浒》)其实这种时装古戏的出现,大约也是受了梅兰芳时装京剧的启发,一时好评如潮,影响深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2310 2013-11-26 00:00:00 二 西人时装,咱古已有之?KeywordPh周松芳专栏民国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