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文化 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魏德勇专栏 成语故事
★鱼禾专栏 饮食男女
★八月天专栏 乡村记忆
★刘宜庆专栏 民国谭屑
★王国华专栏 野史新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八月天专栏 乡村记忆

蚰儿趣

在华北平原,要论与人们关系的亲密程度,蝈蝈堪当第一大昆虫。

豫北把蝈蝈叫做蚰儿,雄性的,会发出“吱吱”的叫声,称作叫蚰儿,把它们逮住,专事养起来,就是为了听它“吱吱”的鸣叫。雌性的叫母蚰儿,尾部拖着一跟火柴棒一样的产卵器,是哑巴,人们一般不养它,逮到母蚰儿,便用草秆串住烧熟吃了。

逮蝈蝈是一件充满乐趣却又非常辛苦的事情,顶着毒辣辣的烈日,蛰伏在大豆地、花生地、棉花地里,满头大汗,大气都不敢出,眼睛在搜索鸣叫的蝈蝈。一旦发现,便蹑手蹑脚挪过去,猛然出手,把蝈蝈捂住,小心翼翼地用拇指与食指捏住它的头部,再用大豆叶子或棉花叶子小心翼翼地把它包裹住,带回家装在蚰笼或蚰葫芦里,挂在院子里或带在身上,听它们唱歌。也有捂不住的时候,也有捂住了却被蝈蝈咬一口一松手让它逃掉的时候。

蝈蝈的食物,有丝瓜花、冬瓜花、白菜叶、嫩丝瓜叶等,有时候也给它弄点青椒,刺激它更勤奋地鸣叫。

扎蚰笼子主要用高粱秆,跟盖房子一样,按间数分大小,常见的都是两间、三间的,像三层楼、五层楼那种十几间的大工程,极少见,能扎那种蚰笼子的,不光是灵巧之手,还得胸有建构。一般的,蚰笼每间可放两三只蝈蝈,不可密度太大,更不能短它们的食物,否则它们会自相残杀,强壮的把羸弱的吃掉。蚰葫芦用高粱篾编成,扁圆形,可以放一只蝈蝈,装在衣兜里。

还有一种暖葫芦,是用小型品种的葫芦做的。先用小钢锯把晾干的小葫芦锯成两半,把子挖出来,再在上边钻几个洞,用纳鞋底的线绳串起来就成了。也有用桐油刷的,油光滑亮的。这种蚰葫芦,是专门用来养“暖蚰儿”(靠人体温暖长大的叫蚰儿)的。

得到暖蚰儿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在秋后的野地里逮幼小的叫蚰儿,然后放在暖葫芦里,揣在身上,让蚰儿慢慢长大,到隆冬季节长成大蝈蝈,开始鸣叫。另一个是自繁——深秋,先在瓦盆里种下麦苗,再把逮到的即将产卵的母蚰儿放进去,用塑料薄膜覆盖。母蚰儿产卵后孵出的小蚰儿,在麦苗里长到黄豆粒般大小,就可以分装到暖葫芦里带在身上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总会在天寒地冻的隆冬听到暖蚰儿“吱吱”的鸣叫,让人产生季节的错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3411 2014-04-23 00:00:00 三 ★八月天专栏 乡村记忆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