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M04版:中原时报 聚焦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把古法造纸搬进小学,让学生在体验古法造纸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个新奇而又大胆的想法。中原区锦绣小学就有这么一个有智慧、有勇气的团队,把这个想法付诸了实际。 2017年,锦绣小学成立“纸造艺术家”古法造纸社团。社团从零起步,经历了远赴贵州寻访古法造纸技艺,奔赴新乡偏僻胶厂寻找造纸用胶,假期加班反复实验、设计、制作造纸设备的过程,终于呈现了一个古香古色又创意无限的社团。这个过程,蕴含着锦绣小学教师团队对传统文化与学生成长的无限敬意。 寻访、实验 锦绣教师奠定社团课程基础 “我国很多传统技艺都面临失传,古法造纸也是如此,如果能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古法造纸技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让传统文化与创造意识并存于学生的思维,这就是我们要培养的充满创意的中国孩子。”2017年4月,锦绣小学的教师们萌生了将造纸技艺这种传统文化引入社团课程的想法。五一假期,在大队辅导老师祝珂的带领下,锦绣小学老师团队潘保华、高琳楠一行带着一腔热情,辗转乘火车、汽车,远赴贵州省凯里市石桥村,住在当地居民家里,去学习古法造纸技术。 回到学校,老师们利用暑假开始实验。实验经历了很多次失败,捞出来的纸不是一揭就碎,就是黑乎乎的。研究原因,需要漂白、需要加胶。老师们把市面上能买到的胶水几乎试了个遍,效果都不理想。面对这个技术难题,老师们心急如焚,从网上查到新乡延津有一个胶水厂为造纸厂提供造纸用胶,锦绣小学副校长王洁便带着老师们风风火火地找去了。“当时导航半路没电了,我们停在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几个人又都是女性,还真是有点儿害怕。”还好后来买到了车载充电器,顺利找到了胶水厂。“厂长特别热情,听说我们是学校古法造纸社团的,立刻免费提供松香胶,还亲自把胶给老师们送上车。”合适的胶、精准的技法,让老师们顺利地掌握了古法造纸的整个工艺。老师们又模仿石桥的造纸设备,创造性地设计、制作了制作台、捞纸器……社团终于开始招新了。 实践、创作 锦绣学子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社团招新令一出,引起了锦绣小学学生的浓厚兴趣,报名的孩子可多了。”9月6日,高琳楠说,经过筛选,社团首批选择了30多名学员。高琳楠一点不含糊,将古法造纸课程设置为造纸材料——熬制纸浆——捞纸晾晒——创意制作——成果展示5个主题。在废纸再造课程中,将课程设计为废纸回收——碎纸浸泡——漂白加胶——捞纸晾晒——废纸再造——成果展示6个主题。“社团课程的有序开展,不但孕育了锦绣学子浓浓的传统气质,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创意制作、表达能力、环保意识,作为老师,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事了。”高琳楠说。 付出总有回报。在中原区第五届红领巾社团节上,“纸造艺术家”社团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前来观展的老师和同学。在郑州市智慧教育暨创客教育文化艺术节成果展上,“纸造艺术家”社团获得一等奖,并在网络投票中获“最具影响力社团”第一名。 敬创、竞行 锦绣社团 展现学校“JING”文化 王洁说:“锦绣小学学校文化为‘JING’文化——静、净、敬、竞。”“纸造艺术家”社团师生正是用他们手中的一张张古法造纸、一件件纸艺作品、一次次废纸再造,表达着对传统文化的爱敬、对智慧与创造的崇敬、对环境和资源的礼敬。社团同学用自己亲手做出的纸张,制成了扇子、灯笼、书签、相册、书法作品等成品,在郑州一中附近义卖,并把义卖所得捐给了学校对口支援的偏远地区小学,表达着对他人的友敬。 建校5年来,锦绣小学社团蓬勃发展:啦啦操社团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比赛冠军,足球社团在各种赛事中表现突出,编程社团在中原区比赛中获奖,展现的正是力争上游、勇于竞争的“竞”文化。锦绣小学12个社团从不同层面向锦绣学子展现“JING”文化的不同维度,共同落实着锦绣学子“科学的头脑、温暖的心灵”的育人目标。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